提要:
■ 现实的一切都在变幻 ■ 亲人会死亡,良友会别逝 ■ 什么都不属于我们自己的 ■ 生命好比水面上的泡 ■ 把一滴水投到大海里去 ■ 脱下的鞋,明天还能穿吗 ■ 子孙怎能救你出生死苦海呢
现实的一切都在变幻
幻呢,现在如幻,现在有是有。佛教不否定现实,佛教承认现实。我们承认现在是有,不过从一切都在变幻来看,现在的一切也要变幻。所以要变幻的东西,就是如幻。
这个幻,并不是玄虚的说法,而是指的一切环境,一切东西都要变化。小时候看的戏,总是那些流落街头的流浪汉,过去都是挥金如土的公子少爷,全变了。没有一样东西不变的,就等于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我们自己的。
亲人会死亡,良友会别逝
有一个信佛的家庭,儿子也念佛,结婚刚一年生了白血病就死了。在医院治疗时,他本人虽不知道,可能也估计出来了,要我陪他,我只能每天去。到了过年,他的父母跟我说:“太辛苦你了,真过意不去,明天大年夜你就别来了。”我回家侧身就躺在床上,也太累了。一睡着就做了一个梦,我接到封信,是“良友别墅”寄来的,我家以前住在淮海西路,有个很漂亮的别墅,叫“良友别墅”。梦一醒,一想不妙,马上翻身赶往医院,为什么?良友要别逝了,好朋友要生离死别了。他父母见我大年夜还赶得来,很受感动。唉,没几天就死了。留下个年青美貌的妻子,才结婚一年,死的那天正是他们结婚的那一天。
什么都不属于我们自己的
在他病重时,信佛的朋友怕她受不了刺激,想启发启发她。有一天指着她床头一面镜子问她:“世界上有哪一样东西是属于你的啊?例如这面镜子,好像是属于你的,不小心一碰,摔在地上就粉碎了。”
所以我们也应该这样想,哪一样东西属于我们自己的?一切变幻无常,如梦幻泡影。
生命好比水面上的泡
生命如泡,好比水面上的水泡泡。要不了多久,你不碰它,它也要破掉。生命如泡,年青时总觉得日子很长,过了五十岁才感觉到日子快了。像我现在这样的年龄,真像古人形容纺纱织布的梭子那样快。无论在哪儿,我都有这样的感觉,睡醒了起来,晚上又要躺下去睡,在这个床上,爬起来躺下去爬起来,就是这样过日子。我想怎么又要躺下去呢,一天又过去了,可真快啊,我们的生命会很快走向死亡。以前有人算命,说我早该死,看样子都是你们把我拖住了,如果你们没有把我拖住啊,我可能像一朵花那样随着我的年龄枯萎。
把一滴水投到大海里去
有个比喻是非常不错的,一滴水放在桌子上很容易干枯,如果把它投入到大海里去,那么这个生命就长了。人总有一死,在没死的时候,我们何必把一滴水孤立起来?我们把自己投入到众生那里去,念念不忘众生,还会活得健康一点,活得长寿一点。
脱下的鞋,明天还能穿吗
举例子,随便聊聊。这一次回来,有人说我胖了,有人说我瘦了,也不知道到底我瘦了胖了。在上海说我胖了,在无锡说我瘦了,眼睛也没神了。我可不管,何必想自己想得太多。一方面,我们要准备明天就要死,既然明天就要死,今天赶快把要唸的经唸完它,把要度众生的事情做完它。准备明天死啊,怎么明天又没死,也许明天的明天要死了。你们为什么唸经不好好唸,闲话特别多,心里打妄想,就因为你们不准备明天死么。五十岁了,六十岁了,还以为日子还长呢,生命犹如泡,不要想得太好哦。古来修行人说,今天脱下去的鞋,明天轮得着轮不着你穿还是一个问题呢。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,并不是使自己更加消极,而是要醒悟到生命有限啊。如果再把生命时光浪费了,那么究竟有多少时间来修行呢。什么东西都不属于我,无常一到什么东西都拿不走,只有你修行所得的智慧福气才会跟你走。
子孙怎能救你出生死苦海呢
忙了一辈子,家产传给子孙,子孙又怎能救你出生死轮回的苦海呢?而且子孙花费你的家产,使他更消福气。那么既然自己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生活费用,又不留给子孙,你忙啥呀?修行人只要吃口苦饭就可以了。我在孩子小的时候,就跟他们说:“我父亲没有留给我一分钱,你们长大了,我也不留给你们一分钱,因为把钱财留给子孙的爸爸不是好爸爸。”我大女儿结婚的时候,我把她交给我的工资再还给她,不过,只还本金不还利息,利息供养我。我小女儿在四川学佛,我寄去的钱,又给我退回来。
提要:
■ 衣服里面的白骨 ■ 如影随形,只有业力跟着你
衣服里面的白骨
忙来忙去不肯修行,这就是众生的习气。过去世善根,现在萌芽了,也想修行,却又要求不高,修这么一点点就可以了。其它时间还是照老习气办,走啊走啊乐啊乐,就因没想到生命如泡。密勒日巴到修行有了成就,忽然起了一个念头,想回去看看妈。玛尔巴上师就跟他说:“你既然起了这个念头,你就下山吧。不过,我们师徒就不能再见面了。”后来密勒日巴回到家,在厨房里看到妈妈一件衣服,他一提起来里边几根白骨。密勒日巴感触非常,一不小心手中的钵掉在地上就碎了。密勒日巴感叹的说:“生命就像这只钵,一掉下去就粉碎。”
如影随形,只有业力跟着你
影呢,业如影。业力永远跟着你走,不论是恶业善业,人死一切带不去,就是业力带得去。如影随形,好像影子跟着形状那样。你们看,灯光底下,墙壁上不是有个影子么,有形总有影子,影子总跟着形的。所以,活着的时候千万不要造恶业。佛弟子要造好的业,不要造恶的业。造业的人这一辈子了不脱,还会带到下一辈子。你的第八意识里种子下去了,就很难拔得掉。
如梦幻泡影,过去如梦现在如幻生命如泡业力如影。
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
提要:
■ 生命的短促,如露亦如电 ■ 应作如是观 ■ 青春留不住,一切皆无常 ■ 要观苦,观无常,观无我
生命的短促,如露亦如电
如露亦如电。清早树叶青草上的露水,太阳一出来它就干了。空中的闪电多快啊,一闪就过去了,这是比喻生命的短促,比喻世间的变幻无常。
应作如是观
应作如是观。佛告诉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身体,对于人世间的一切,我们每个佛弟子都应该这样观。我们从早上一醒来到晚上睡着了这一整天,我们都可以照金刚经这四句偈修观。如果你得到启发了,那么无论走到哪儿,眼睛看见的,耳朵听到的,你就抓这个材料来作观。譬如你们现在听到时钟的响声就可以作如是观,嘀哒嘀哒,一秒钟都不停,一出声音就无常。
青春留不住,一切皆无常
有一次我是这样作观的,那可能是七十年代的事。有个年青的女居士,要我到医院里去给她妈妈看病,她说:“因为我母亲特别想你,希望你去一次,医生不一定会有意见。”我就去了,我坐在她母亲床边,稍微给她按摩一下,她母亲很老了,牙齿也没了,挺难看的。旁边坐着她的女儿,只有二十几岁,我看看她母亲,又看看她的女儿,又看看她母亲。我看了一会儿明白了:从前这个母亲就是现在这个女儿,现在这个年青的女儿就是将来这个年老的母亲,她母亲的当年还不是像现在女儿那样。青春留不住,一切都无常啊,所以佛就教我们“应作如是观”。
要观苦,观无常,观无我
一切的观法中,最最重要的观就是观无常,刹那刹那变;观苦,生老病死;观无我,自己作不了主,你想不老,它偏要老,你想别生病,它偏要生病,要好好观,这就是苦、无常,无我,再加个“涅槃寂静”,就叫四法印。什么叫法印?像个印章那样。佛法的印章,苦、无常、无我,就是三个原则。所以这四句偈就是叫我们好好观苦,观无常,观无我。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今天么就讲到这儿。
回向: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|